中新网郑州12月7日电 (王宇)作为2023世界5G大会的分论坛,“5G与未来中医药发展战略论坛”7日在河南郑州举行。论坛以“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及走向国际”为主题,吸引了国内众多中医药和信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,共话5G技术与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。
5G时代是数字时代,中医有没有数据?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医大师王琦在发言时表示,中医药不仅有数据,而且是精准、神奇的大数据。他说,数据驱动着中医药产业不断发展,只有与5G等前沿技术相向而行,中医药领域才能释放出巨大潜能。
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马忠明指出,当前,以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,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应用,为“互联网+中医药”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。
专家学者还聚焦“智慧中医药发展战略和、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”两大议题进行演讲。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院长胡镜清认为,中医药领域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现代化、产业化以及走向国际,在此过程中,数字化是必经之路,实操过程中还要探索搭建科技创新平台,耦合创新体制机制,突破关键共性技术,培养聚集高端人才。
湖南医药学院校长何清湖指出,通过“互联网+”和5G技术,能够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平台,以医院为主体,紧密连接下级和基层医疗机构,建立一二三级分级诊疗体系与区域协同服务体系,以及建立完整的电子信息档案和进行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管理。
在河南中医药大学校长王耀献看来,中医药国际化,离不开中医药教育,中医药教育走向世界,离不开5G技术。借助于5G技术,有利于推动世界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标准化、普及化,将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播走向国际。
在圆桌会议环节,多位专家展开讨论和经验分享。大家一致认为,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应用,不仅为中医药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营造强大势能、创造了广阔发展空间,也对“互联网+中医药”融合发展提出更高要求、带来了更大可能。(完) 【编辑:刘阳禾】
中新网乌鲁木齐12月7日电 (戚亚平 杜新民 郑亮)近日,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一团金银川镇20连,放眼望去,广袤的田野阡陌纵横,高标准农田整齐划一。连队农民艾合买提·吐尔地正在高标准农田里忙着收滴灌带,为来年耕种打好基础。
艾合买提·吐尔地告诉记者,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,棉花机械化逐年提升,植保无人机、打包采棉机、残膜回收机、智能深翻犁地机等广泛应用,全连棉花播种、耕地环节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,产量也是一年比一年高。
俯瞰高标准农田。杜新民 摄
“我种了46亩棉花,以前每亩地产棉花300多公斤,改造以后棉花亩产500多公斤,年收入17万元,日子越来越有奔头。”艾合买提·吐尔地说。
高标准农田建设,一头连着粮食安全,一头连着职工群众增收,是推进乡村振兴、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。近年来,一团金银川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对所有农田实行水、土、田、林、路的综合治理,实现了田成方、林成网、路相通、渠相连、机耕作的高标准农业生产条件,让连片的土地、齐整的沟渠成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必备的硬件基础,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。
一团金银川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种山介绍,2023年,团镇实施3.74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,对原先的滴灌系统进行合理优化,对年久的渠道进行防渗处理,把小块地改造成大块地,并对原先的机耕路进行沙石铺设,保证农民出行安全。
捡拾滴灌带。郑亮 摄
第一师阿拉尔市现有耕地总面积290万亩,已建设高标准农田235万亩。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,该师市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,耕地质量大幅提高,种植面积、种植水平、综合效益逐年增加,一幅以农业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的全新图景正徐徐展开。
建设高标准农田,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。近年来,新疆兵团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为核心,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,着力做好“土地文章”,建成一批“田成方、林成网、路相通、渠相连、涝能排、旱能灌”的高标准农田,不断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,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截至目前,新疆兵团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77万亩,占耕地保有量的62%,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.6个百分点。(完)